贪玩儿少年似“魔丸”
孩子生来喜欢嬉戏,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,喜欢接受各种冒险的挑战,就像一颗顽皮的小魔丸。在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长滩,有一个犹太移民的家庭,理查德·费曼就是那个小魔丸。当时他不过十几岁,最大的快乐就是在家里尝试各种稀奇古怪、充满危险的科学实验。
他这个年纪就技艺高超,居然亲自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发动机,用以晃动妹妹的摇篮。他的操作手法,宛如哪吒挥舞“乾坤圈”一般,轻松地完成了这个“实验”。自那以后,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熠熠生辉,充满了生机。
危险实验惹小祸
费曼的实验并不仅限于发动机的制造领域。他还尝试过类似“混天绫”的实验。当开关被关闭时,妹妹痛苦地尖叫起来,幸运的是,她并没有受到严重伤害。虽然实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,但它的危险性已经非常明显。
这次的小插曲并未让他对实验的热情降温。他是个热衷于探索的少年,在众多实验中,他感受到了创造与未知带来的快乐,将家中变成了自己的实验基地。
成长中的淘气事
费曼逐渐长大成人,然而他的顽皮天性依旧未改。他学会了敲击邦戈鼓的技艺,还能在大脑里精确计算时间,这些与众不同的本领使他显得格外出众,对生活充满了探索与尝试的热情。
他研究蚂蚁如何听从指挥移动,同时教它们识别几何图形,还观察果冻凝固的全过程。在他看来,似乎所有事物都能成为研究的对象,这让他对探索充满热情,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。
开锁高手费曼
费曼的技术高超,同事们都习惯找他帮忙找钥匙。他轻轻一碰,保险柜就开了,就像玩弄一根芹菜那么简单,让人不由得赞叹不已。
他在基地里凭借这项技艺小有名气。提及安保话题,同事们常半开玩笑地打趣他,说他可能是个间谍,因为似乎没有哪把锁能难倒他。在这些小插曲中,他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出色的动手能力。
餐盘上的物理研究
原子弹制造成功,标志着曼哈顿计划的结束,科学家们陆续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。费曼在校园里,看到了餐盘上的图案,接着又注意到了餐盘的转动和摇摆。
经过一番精算,他踏上了前往康奈尔大学的旅程,向物理教授汉斯·贝特提交了自己的研究成果。他这种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物理现象、深入探究的精神,充分体现了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。
事故分析上的小魔术
在一场媒体参与的会议上,费曼突然表演了魔术。他点明问题出在“乾坤圈”上,并且清晰地点出了核心问题。
这位科学家即便步入暮年,仍旧保持着随性不拘的个性,坦率地揭示问题的本质。用“美国小哪吒”这个称号来形容他,真是再恰当不过了。
阅读了费曼的经历后,大家对于在孩子淘气时家长是否应当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,有什么见解?若觉得这篇文章内容精彩,请不要忘记点赞和将它分享出去。
版权说明:本文章为昆明鱼豆网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