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磅交易发布
今晨,育碧公布了一则重大消息。消息称,《刺客信条》、《孤岛惊魂》和《彩虹六号》等热门游戏及其开发团队将被纳入新成立的子公司。腾讯以11.6亿欧元投入,获得约25%的股份,育碧则保留75%。该子公司将设立独立的运营团队,并掌握游戏开发和发行的决定权。
股价反常大涨
发布消息后,育碧在美国的ADR价格迅速攀升,上涨幅度竟达20%。这情形显得颇为异常。育碧把最珍贵的资产分给了他人,持股比例从100%降到了75%。按常理,这应该是掏空公司的行为,可股票却意外地大幅上涨。这现象与人们的直观感觉并不一致。
估值逻辑背后
法国市场今日结束交易,育碧公司市值为17.2亿欧元。但新成立的子公司估值高达46.4亿欧元。即便育碧其他未分割的资产价值为零,其市值理论上至少应为34.8亿欧元。这似乎表明,育碧董事会有意通过提升资产估值,推动公司整体价值的上升。
市场认可存疑
育碧的ADR交易量并不大,难以全面反映整体情况。此外,育碧持有的新子公司股权价值是其市值的两倍,但ADR的涨幅却不足15%。这表明,多数投资者对此次交易提升育碧价值的效果持保留意见,对育碧股价的长期走势持谨慎态度。
估值对比偏低
育碧公司公布,新成立的子公司市场销售比率仅是2023至2025财年旗下游戏平均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一。与其他同行企业相比,这个比率显然较低。以EA为例,其市销率是5.16倍,Take Two是7.06倍,网易为4.29倍,而微软在收购动视暴雪时,市销率更是达到了9.15倍。这些数据与育碧CEO所提的“资产价值最大化”目标相差甚远。育碧CEO的目标是追求“资产价值最大化”,但现有数据未能实现这一目标。育碧CEO所重视的是“资产价值最大化”,然而,数据显示,实际成果与目标之间还有较大差距。育碧的负责人追求的目标是让资产价值达到最高点,但查看相关数据后,我们发现这些数据与他的目标存在较大偏差。育碧负责人想要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,但数据显示并未如愿以偿。
先例带来启示
在资本市场,母公司的市值往往不及子公司的估值。以腾讯为例,其最大的外部股东集团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。截至2024年6月,该子公司持有腾讯24.43%的股份,市值高达1465亿美元。但该集团自身的市值却只有1126亿美元,不足其持股市值的77%。在这个阶段,其市值持续偏低,因此预计育碧的市值将小于新设子公司的评估值,这样的情形在预料之中。
损害股东权益
育碧是一家上市公司,其家族成员在管理层中仍具显著影响力。据游戏茶馆的分析,公司董事会将部分重要资产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了腾讯。这一行为并未对股价产生正面影响,反而对股东们的长远利益造成了损害。或许,将育碧私有化并从股市撤出,让小股东能以合理的价格离场,才是更为公正的做法。
大家对育碧与腾讯的这次联手有何期待?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。同时,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,并分享给更多人看看!
版权说明:本文章为昆明鱼豆网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